Microhyla mixturaLiu and Hu, 1966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LC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侯绍兵

  • 指端无吸盘,其背面亦无纵沟,可区别于粗皮姬蛙及小弧斑姬蛙;趾端具吸盘,其背面有纵沟,可区别于花姬蛙与饰纹姬蛙;趾间微蹼又可区别于缅甸姬蛙。
  • 体长 : 雄蛙体长21–24mm,雌蛙体长24–27mm
  • 体型 : 体型小,呈三角形
  • 头 : 头小,头宽大于头长
  • 吻 : 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
  • 吻棱 : 明显
  • 鼻孔 : 鼻孔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略向外倾斜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小于眼间距而大于上眼睑宽
  • 鼓膜、鼓环 : 鼓膜不显
  • 舌 : 舌椭圆形,后端无缺刻
  • 犁骨齿 :
  • 声囊 : 雄蛙有单咽下外声囊,声囊孔长裂形
  • 前肢 : 细弱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
  • 指关节下瘤 : 发达
  • 内、外掌突 : 掌突2个,内掌突椭圆形,略小于外掌突
  • 第二性征 : 无婚垫
  • 雄性线 : 紫红色雄性线明显
  • 后肢 : 粗壮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或眼后缘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超过体长之半
  • 指、趾端 : 指端钝圆,无吸盘,其背面亦无纵沟;第一趾端钝圆,其余各趾膨大成吸盘,吸盘背面有纵沟,一般以第三、第四趾上的最为明显,有一定的变异
  • 指、趾缘膜 : 趾侧缘膜窄
  • 指、趾式 : 指式:3>4>2>1;趾式:4>3>5>2>1
  • 指、趾蹼式 : 指间无蹼;趾间有微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大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长椭圆形,外蹠突小而圆
  • 皮肤、体色 : 皮肤较粗糙,背面有分散小疣,多呈纵行排列,沿背正中自吻端至肛前方者疣窄长,其两侧者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四肢背面有小圆疣;颞褶明显,其下方的肤沟由眼后角至前肢基部绕至腹面形成环绕咽喉部的肤沟。腹后端与股部交界处及股基部后方有较大扁平疣。背面颜色和花斑变异较大,多为灰棕色或棕黄色,两眼间有褐色三角形斑,背部及四肢背面有深浅褐色粗大斑纹,其周围都镶有浅色细边;体侧有黑褐色纵行斑纹;雄蛙咽部褐黑色(雌蛙色略浅),腹部黄白色,有密集小黑点
  • 卵 : 卵径1mm,动物极棕褐色,植物极乳黄色
  • 蝌蚪 : 第34期蝌蚪全长27mm,头体长10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68%。头体扁平,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细尖;背面深褐色,体侧前部浅绿色;腹面略透明;尾肌和尾鳍上、下边缘有深褐色小点密集;吻端圆,眼位于头两极侧;口位于吻端,呈“w”形,下唇褶较宽,中部凹陷,两侧缘各有4–5个乳突,无唇齿,无角质颌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100–1700m的山区稻田、水坑或其附近的草丛、土穴及泥窝内。
  • 习性: 在水中时往往仅露出头部,有时浮在水面,不鸣叫也不动;在草丛中或土缝内隐蔽良好,难以发现。雄蛙鸣叫声略带弹音。繁殖季节卵产在稻田或水坑中,雌蛙每次产卵400–657粒;蝌蚪多群集于水体中层活动,受惊后潜入水底。从受精卵至变态完成约需60天,刚变态幼蛙体长8–10mm。
  • 繁殖季节: 5月,6月
  • 陕西,河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
  • 2021-10-09 侯绍兵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