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ixalus dugritei(David, 1872)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LC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 模式标本: 全模标本 ( MNHNP0.5563-64,1994.2361-63,1994.2640-42 ) 保存于MNHNP ( Muse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 Laboratoire des Amphibiens et Reptiles, Paris, France )
  • 体较肥壮,指间蹼较明显,趾间蹼较发达,除第五趾外均以缘膜达趾端;背面绿色,满布不规则的棕红色斑点,斑点边缘色较深。
  • 体长 : 雄蛙体长42-45mm,雌蛙体长58-64mm
  • 体型 : 体较肥壮
  • 头 : 头较扁,头宽大于头长
  • 吻 : 雄蛙吻端斜尖,雌蛙吻端圆而高
  • 吻棱 : 吻棱明显
  • 鼻孔 : 鼻孔位于吻眼之间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与眼间距几乎相等,上眼睑宽约为眼间距的2/3
  • 鼓膜、鼓环 : 鼓膜小于第三指吸盘
  • 颞褶 : 颞褶平直达肩部上方
  • 舌 : 舌后端缺刻深
  • 犁骨齿 : 犁骨齿列强,几乎平置
  • 声囊 : 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
  • 前肢 :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之半
  • 指、趾 : 指腹面有清晰的肉质垫
  • 指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甚发达,有成行的指基下瘤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扁平,椭圆形,无外掌突
  • 第二性征 : 一、二指有乳白色婚垫
  • 雄性线 :
  • 后肢 : 后肢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鼓膜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不相遇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不到体长之半
  • 指、趾端 : 指端有吸盘,其腹面边缘具马蹄形沟;第三指吸盘与上眼睑几乎等宽,第一指吸盘小
  • 指、趾缘膜 : 指侧具缘膜;除第五趾外均以缘膜达趾端
  • 指、趾式 : 指式:3>4>2>1;第三、第五趾等长,达第四趾第三关节下瘤
  • 指、趾蹼式 : 外侧2指间半蹼;趾间蹼较发达,第四趾蹼达第二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明显,有成行的趾基下瘤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大,有游离刃,外蹠突小而扁圆(有的标本不明显)
  • 皮肤、体色 : 背面皮肤有小疣,疣上无刺;腹面及股部下方密布扁平疣,咽喉部疣粒较小。体色变异颇大,背面多为绿色或深棕色,散有不规则的大小棕色斑点,斑点边缘色较深,部分个体背面为棕绿色或纯绿色;腹面乳白色,散有黑色斑点或云斑。
  • 卵 : 卵粒白色,卵径2.5mm左右
  • 蝌蚪 : 第33-34期蝌蚪全长平均38mm,头体长14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71%;体背面棕绿色或酱黑色,有金黄色小点;头部较窄,体较宽,尾肌较弱,尾末端钝尖呈黑色或不黑;唇齿式多为I:3+3/1+1:Ⅱ;口角乳突一排,副突较少;下唇乳突一排,中央部位约缺3个乳突。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1400-3200m的山区林间静水池(坑)边及其附近草丛中,所在环境阴湿。
  • 习性: 配对时雄蛙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部,卵泡产在水池四周近水边的泥窝内或苔藓和草皮下,卵群含卵400余粒。蝌蚪孵化后随雨水进入水池中生活,多在水的底层或中层,很少浮于水面活动。
  • 繁殖季节: 5月,6月,7月
  • 四川盆地西缘山区
  • 同物异名: Rhacophorus dugritei, Polypadates dugritei(宝兴泛树蛙/杜氏泛树蛙), Polypedates davidi, Rhacophorus davidi, Hyla monticola, Hyla bambusicola, Rhacophorus batangensis, Polypedates bambusicola, Rhacophorus bambusicola, Polypedates zhaojuensis(昭觉泛树蛙)
  • 曾用名: 杜氏树蛙
  • 宝兴树蛙是 David, 1871: 75-100依据中国四川宝兴县的标本订立的。随后,不同学者依据不同地理居群标本的形态学或分子系统学的研究,从宝兴树蛙中分出了多个新种。吴贯夫和曾晓茂, 1994: 156-161认为四川昭觉和湖北利川的标本在核型上与宝兴树蛙(非模式产地)存在差异,将前者定为一新种 P. zhaojuensis(该拉丁名后被 Li et al., 2006: 12-16 和费梁等, 2009: 843-850认为是R. huiLiu, 1945的次订同物异名);何晓瑞, 1996依据形态学的差异,将云南普洱的标本确立为普洱泛树蛙P. puerensis(=R. puerensis), Li et al., 2012b:143-162的分子数据支持其分类的有效性;随后,Li et al., 2012b:143-162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比较研究,分别将湖北利川居群和重庆巫溪居群的标本确定为另外两个新种,分别命名为利川树蛙R. wui和巫溪树蛙R. hongchibaensis。由于本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高山湿地环境中,该区域地貌结构复杂,更多的野外调查以及群体数据的分析有利于厘清该物种与上述相关物种的分类和系统演化地位。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讨论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讨论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生境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体长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