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rana polunini(Smith, 1951)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LC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于中斌

  • 模式标本: 全模标本 (BMNH 1950.1.6.4) 保存于BMNH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 UK)
  • 本种与布兰福棘蛙Quasipaa blanfordii相近。但本种有细的背侧褶;体背面和四肢背面光滑;背面多为褐色,无斑点,四肢无横纹。后者无背侧褶;体背面和四肢背面有疣粒和长短肤棱;体背面斑点明显,四肢具横纹。
  • 体长 : 雄蛙体长28–43mm,雌蛙体长36–53mm
  • 头 : 头较扁,头宽略大于头长
  • 吻 : 吻端钝圆
  • 吻棱 : 吻棱显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约为眼径的1/2
  • 颞褶 : 颞褶粗厚
  • 声囊 : 具内声囊
  • 背侧褶 : 背侧褶很细
  • 前肢 : 前肢不粗壮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
  • 指关节下瘤 : 指基部关节下瘤明显
  • 内、外掌突 : 掌突3个
  • 第二性征 : 雄蛙内侧3指具锥状角质刺;胸侧刺团一对,每侧有刺9枚左右
  • 后肢 : 后肢适中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相遇或略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不到体长之半
  • 指、趾端 : 指端圆,趾端圆
  • 指、趾蹼式 : 趾间蹼除第四趾具2/3蹼外,其余各趾近全蹼,外侧跖间半蹼,第五趾外侧缘膜仅达趾基部
  • 内、外蹠突 : 无跗褶
  • 皮肤、体色 : 背面皮肤光滑,至体背后段逐渐消失,两眼后有一横肤沟;肛孔下部有大圆疣;体和四肢腹面光滑。体背面褐色无斑,有深浅变异,眼间横肤沟前缘有2个深色点或为横纹;有的个体沿脊线两侧色浅似宽纵带,体侧黑褐色斑点较多或无,四肢背面无斑纹,股后有网状深色斑;体和四肢腹面黄白色,咽、胸部有小斑点
  • 卵 : 剖视雌蛙腹内有成熟卵,卵径约4mm,动物极灰棕色,植物极乳黄色
  • 生境: 栖息于海拔 2400-3400 m 的小型溪流或河漫滩的泉水溪沟内,夜间活动。
  • 习性: 一只采于5月22日的雌蛙,体长50mm,腹部丰满,透过皮肤可见腹内卵粒。剖视该蛙,输卵管内共有卵94粒。
  • 繁殖季节: 5月中旬,6月中旬
  • 国内分布于西藏聂拉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
  • 同物异名: Rana polunini, Paa polunini
  • 曾用名: 勃隆宁蛙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生境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3-05-19 张栋儒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15-04-23 陈宏满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