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属 Rana
黑龙江林蛙 Rana amurensis
田野蛙 Rana arvalis
中亚林蛙 Rana asiatica
昭觉林蛙 Rana chaochiaoensis
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
峰斑林蛙 Rana chevronta
韩国林蛙 Rana coreana
徂徕林蛙 Rana culaiensis
大别山林蛙 Rana dabieshanensis
东北林蛙 Rana dybowskii
寒露林蛙 Rana hanluica
桓仁林蛙 Rana huanrensis
借母溪林蛙 Rana jiemuxiensis
九岭山林蛙 Rana jiulingensis
越南趾沟蛙 Rana johnsi
高原林蛙 Rana kukunoris
长肢林蛙 Rana longicrus
栾川林蛙 Rana luanchuanensis
猫儿山林蛙 Rana maoershanensis
姬林蛙 Rana minuscula
峨眉林蛙 Rana omeimontis
淮源林蛙 Rana qui
桑植蛙 Rana sangzhiensis
梭德氏蛙 Rana sauteri
胫腺蛙 Rana shuchinae
太行林蛙 Rana taihangensis
威宁蛙 Rana weiningensis
武夷林蛙 Rana wuyiensis
镇海林蛙 Rana zhenhaiensis
织金林蛙 Rana zhijinensis
- 模式产地: 中国:广西:兴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SYNU 06020120 ) 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
- 体长 : 雄蛙体长44.9-54.4mm,雌蛙体长52.1-57.6mm
- 头 : 头长小于头宽
- 吻 : 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
- 吻棱 : 吻棱清晰
- 鼻孔 : 略靠近吻端
- 眼 : 大小适中
- 瞳孔 : 瞳孔横椭圆形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约为眼径的1/2
- 颞褶 : 颞褶清晰
- 犁骨齿 : 犁骨齿呈两短斜行
- 声囊 : 无
- 背侧褶 : 粗,在颞部上方略向外侧弯曲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
- 第二性征 : 雄性第一指婚刺分为两团,基部一团腹面不分
- 雄性线 : 体腹面没有雄性线
- 后肢 : 较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前角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仅相遇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足与胫几乎等长;胫长超过体长之半
- 指、趾端 : 指、趾端钝而无沟
- 指、趾式 : 指式:3>1>4>2;趾式:4>3>5>2>1
- 指、趾蹼式 : 趾间蹼缺刻深,其凹陷约位于第四趾第二关节处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椭圆,外蹠突不显
- 皮肤、体色 : 皮肤较光滑,有的个体肩上方有“∧”形疣粒;体背面多为红褐色或褐色,具有黑褐色条形斑或点状斑;颞部有深褐色三角形斑;体腹面乳黄色,有不清楚的灰色斑,腿腹面肉色,多数个体无斑
- 蝌蚪 : 第36期蝌蚪全长约54.2mm,头体长19.4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79.4%;头体背面橄榄色,具有黑色小斑点,体侧和尾肌有乳色小点,体腹面色较浅,尾肌较发达,尾鳍较宽,有褐色云斑,末端钝尖;唇齿式多为I:3+3/1+1:Ⅲ;上唇无乳突,两口角及下唇乳突一排完整无缺,两口角及下唇两侧副突较多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1980m左右的山区。
- 习性: 繁殖期成蛙分散在湿地和森林之间的大小水塘内活动,蝌蚪属于越冬型蝌蚪,繁殖期后成蛙迁移到森林内营陆栖生活。
- 繁殖季节: 12月,1月













- 广西猫儿山
- 同物异名: Rana hanluica
-
整理:颜芳;猫儿山林蛙的有效性自发表后一直存在争议。猫儿山林蛙是 Lu et al., 2007 根据形态特征不同于其它林蛙物种而发表的新种。 Yang et al., 2010 使用线粒体基因片段 16S rRNA 构建了部分蛙属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猫儿山林蛙单独聚为一支,与其它林蛙关系不明确。 Yan et al., 2011 使用线粒体基因片段 COI 和 CYTB 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猫儿山分布有两种林蛙,一种为“猫儿山林蛙”,另一种为徂徕林蛙。 Yan et al., 2011 数据显示该研究所使用“猫儿山林蛙”与寒露林蛙从遗传上并不能区分,根据命名优先原则,建议猫儿山林蛙为寒露林蛙的次订同物异名。由于 Yang et al., 2010 和 Yan et al., 2011 没有使用同样的基因,无法进行合并分析加以讨论,然而,考虑到 Yang et al., 2010 的研究, Yan et al., 2011 推测在猫儿山地区可能存在蛙属 Rana 的第3个物种( Yan et al., 2011, page 67: their report of R. maoershanensis outside of the R. japonica complex suggests that the region might contain another species of Rana)。周瑜和杨宝田, 2014测定了猫儿山林蛙的线粒体基因片段 COI 和 CYTB,同时合并 Yan et al., 2011 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结果显示猫儿山林蛙确实呈现一单独的支系。依据目前的结果,猫儿山地区目前已知分布有3个蛙属的物种。其中两个物种属于长肢林蛙种组,即寒露林蛙和徂徕林蛙( Yan et al., 2011)。另外一个物种为猫儿山林蛙,位于蛙属内,分化较为独立,目前关系并未解决( Yang et al., 2010;周瑜和杨宝田, 2014)。三个蛙属物种在猫儿山如何形成目前的同域分布状况,值得深入的研究。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蝌蚪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指、趾式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体长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习性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蝌蚪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吻棱
- 2021-12-09 卢宸祺修改了讨论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327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蛙属 Rana
-
猫儿山林蛙 Rana maoershanensi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蛙属 Rana
-
猫儿山林蛙 Rana maoershanensis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蛙科 Ranidae
-
蛙属 Rana
-
猫儿山林蛙 Rana maoershan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