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产地: 中国:甘肃:青藏高原边缘, southwest of Titao, in the In Hwang Ho drainage;2743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AMNH 5900 ) 保存于AMNH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Division of Vertebrate Zoology ( Herpetology ) , New York, USA )
- 犁骨齿两短列,位于犁腭骨中部,呈“㇀㇏”形;前颌骨间有囟门;唇褶发达;掌、蹠部无角质鞘;体背面有细麻斑或无斑。
- 全长 : 雄鲵全长175–211mm,雌鲵全长170–197mm
- 头 : 头部较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
- 吻 : 吻短,吻端宽圆,吻棱不明显
- 鼻孔 : 鼻孔略近吻端
- 唇褶 : 上唇褶很发达,下唇褶弱,为上唇褶所遮盖
- 舌 : 舌大,长椭圆形,两侧略游离
- 口角 : 口角位眼后角下方
- 犁骨齿 : 犁骨齿2短列,左右间距宽,呈“八”形,每侧有齿4–6枚
- 颈褶 : 弧形
- 躯干 : 浑圆或略扁平
- 肋沟 : 12条左右
- 前肢 : 适中
- 后肢 : 适中
- 前后肢贴体相对 : 指、趾端相距2–3个肋沟之间距
- 指、趾式 : 指式:3>2>4>1或2>3>4>1;趾式:3>2>4>1
- 指、趾缘膜 : 指侧缘膜明显或弱
- 掌、蹠突 : 明显或略显
- 尾型状 : 尾肌发达,尾粗壮,呈圆柱状,向后逐渐侧扁
- 尾鳍褶 : 尾鳍褶低厚而平直,末端钝圆
- 第二性征 : 雄鲵肛部隆起,肛孔呈“↑”形,其前端中央有一个小乳突
- 皮肤、体色 : 皮肤光滑(少数地区有皮肤满布瘰疣的变异个体),眼后至颈褶外侧有一条浅沟;头腹面有多条纵褶。体尾背面暗棕黄色、深灰色或橄榄灰色等,其上有酱黑色细小斑点或无斑(皮肤具瘰疣的变异个体为浅褐黑色);腹面较背面颜色略浅
- 卵 : 卵袋长102–140mm,直径10–12mm,呈螺旋状弯曲,表面有细纵纹;卵径3.7mm,浅黄色
- 幼体 : 幼体全长41mm时背鳍褶起于尾基部,具3对外鳃,全长64m左右时外鳃消失,即完成变态
- 生境: 该鲵生活于海拔1500–4300m的山区或高原流溪内,多栖息于小型山溪内或泉水沟石块下,水面宽度1–2m左右,以石块较多的溪段数量多。
- 习性: 成鲵以水栖生活为主,白天隐于溪水底石下或倒木下;夜间常在溪内活动,有时也上岸爬行,行动缓慢,主要捕食虾类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繁殖季节雌鲵产卵袋一对,一端固着在石块或倒木底面,每条卵袋内有卵16–25粒,一条雌鲵可产卵36–50粒。
- 繁殖季节: 5月,6月,7月













- 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
- 同物异名: Batrachuperus thibetina
- 俗名: 娃娃鱼、羌活鱼、山辣子、杉木鱼、白龙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保护等级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讨论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保护等级
- 2023-05-1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0-08-19 沈文菁修改了幼体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07-06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149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有尾目 Caudata
-
小鲵科 Hynobiidae
-
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
-
西藏山溪鲵 Batrachuperus tibetanu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有尾目 Caudata
-
小鲵科 Hynobiidae
-
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
-
西藏山溪鲵 Batrachuperus tibetanus
-
AmphibiaWeb (2025)
-
有尾目 Caudata
-
小鲵科 Hynobiidae
-
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
-
西藏山溪鲵 Batrachuperus tibetanus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有尾目 Urodela
-
小鲵科 Hynobiidae
-
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
-
西藏山溪鲵 Batrachuperus tibet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