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角蟾属 Xenophrys
德宏角蟾 Xenophrys dehongensis
腺角蟾 Xenophrys glandulosa
喜山角蟾 Xenophrys himalayana
肯氏角蟾 Xenophrys kempii
澜沧角蟾 Xenophrys lancangica
莽山角蟾 Xenophrys mangshanensis
茅索角蟾 Xenophrys maosonensis
墨脱角蟾 Xenophrys medogensis
庞达角蟾 Xenophrys pangdaensis
凹顶角蟾 Xenophrys parva
藏南角蟾 Xenophrys periosa
盈江角蟾 Xenophrys yingjiangensis
张氏角蟾 Xenophrys zhangi
Xenophrys pangdaensis Shu, Li, Wu, Liu, He, Li, Zhang and Guo, 2023
国家保护 | CITES | IUCN |
---|---|---|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舒国成
- 模式产地: 中国: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庞达村;27°17.25'N, 89°0.42'E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YBU21248)保存于宜宾学院动物标本馆
- (1)身体小,雄性体长17.9–22.2 mm,雌性体长23.4mm;(2)鼓膜不显著,颞褶明显;(3)吻棱显著,且吻端超过下颌边缘;(4)瞳孔竖置;(5)有犁骨齿和上颌齿;(6)舌后端有缺刻;(7)无指基下瘤,关节下瘤、掌突和蹠突不显著;(8)指序 I<II<IV<III;(9)指端圆,略微膨大;(10)趾具缘膜和跗褶;(11)两眼之间具有深色三角形斑块,背中部有X形肤棱;胸部两侧具胸腺。
- 体长 : 雄性体长17.9–22.2 mm,雌性体长23.4mm
- 体型 : 身体小而纤细
- 头 : 头小,头长和头宽几乎相等
- 吻 : 从背面看,吻端圆形;从侧面和前面看吻端超出下颌缘
- 吻棱 : 吻棱尖
- 鼻孔 : 椭圆形
- 颊部 : 颊部倾斜呈锐角,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吻眼距,吻眼距大于或等于上眼睑宽
- 眼 : 眼径大于鼓膜径,但小于吻长
- 眶间区 : 眼眶后缘距离大于眼眶前缘距离
- 瞳孔 : 竖置
- 鼓膜、鼓环 : 鼓膜椭圆形,不显著,上缘略微被颞褶掩盖
- 颞褶 : 颞褶明显,略窄
- 上、下颌 : 上颌有齿
- 舌 : 舌中等大小,后端有缺刻
- 内鼻孔 : 鼻孔椭圆形
- 犁骨齿 : 犁骨棱中等尺寸,犁骨齿细小
- 声囊 : 雄性具有咽下声囊
- 背侧褶 : 背侧褶狭窄,明显,有不连续的疣粒
- 前肢 : 细长
- 前臂 : 纤细,比手长短
- 指、趾 : 指、趾中等长度
- 指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不显著
- 内、外掌突 : 掌突缺乏
- 第二性征 : 雄性具声囊
- 后肢 : 细长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足长大于胫长,小于体长
- 指、趾端 : 指端略微膨大,指、趾端圆形
- 指、趾缘膜 : 指、趾侧具窄的缘膜,延伸到指或趾尖端
- 指、趾式 : 指长顺序为:I<II<IV<III;趾长顺序:I<II<V<III<IV
- 指、趾蹼式 : 指和趾具蹼迹
- 趾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缺乏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不明显,外蹠突缺乏
- 皮肤、体色 : 头部、身体和四肢背腹面基本光滑,但背部满布小的橘红色痣粒,皮肤棕色;身体腹部和侧面具有白色和红色斑点;两眼之间具有深棕色的三角斑,边缘为白色;深色三角斑前面有一棒状深棕色斑块指向前方;鼓膜光滑,边缘略微隆起;颞褶窄,白色夹杂橙色斑点,在鼓膜前部和上缘较窄,逐步向鼓膜后缘扩展;位于眼睛及鼻孔下方的上颌具有两个深褐色斑块;下颌具有8个白色斑块,左右对称排列;喉部具有两条白色左右对称的曲线;肤棱由不连续的疣粒相连而成;背部中央具有深色的“)(”形的斑纹,其前端一直延伸至鼓膜上方;背部两侧各具有一条纤细的皮肤棱,起于肩部,止于泄殖腔两侧背面;前肢具有两条黑色横带;指端橘红色;两个小的胸腺位于与腋窝水平的位置;股腺白色,中等大小,位于股部后表面与膝盖和泄殖腔几乎等距位置;后肢背面具三条黑色横带。
- 蝌蚪 : 体长6.3-13.8mm(Gosner 25-36期),口部漏斗状;米粒状的唇缘乳突散布于口漏斗内部;鼻孔椭圆形,鼻眼距小于吻鼻距;鼻间距与眼间距几乎相等;眼侧位,瞳孔圆形;出水孔开口于身体左侧,且距吻端和肛孔位置几乎相等;尾长约占体全长的0.7;背鳍在尾部中部开始隆起,背鳍略高于腹鳍,腹鳍约为尾肌宽度的一半。
- 生境: 调查时在原始森林小而浅的溪流及其附近发现了该物种,小溪边具有较多蕨类及其他植物,海拔分布范围在2003–2972 m m
- 习性: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有的成年雄性都栖息于溪流边的蕨类或其他植物上。
- 繁殖季节: 在8月中下旬及9月初记录到雄性叫声及蝌蚪。
- 目前仅发现于西藏亚东
- 2023-11-15 张栋儒修改了基本信息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参考文献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分布点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分布点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保护等级
- 2023-10-24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10-24 张栋儒添加此条目
1355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异角蟾属 Xenophrys
-
庞达角蟾 Xenophrys pangdaensi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异角蟾属 Xenophrys
-
庞达角蟾 Xenophrys pangdaensis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异角蟾属 Xenophrys
-
庞达角蟾 Xenophrys pangdaen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