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突蟾属 Leptobrachella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DD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 模式产地: 中国:湖南:郴州市宜章县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E112.918988,N24.981166,709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MSZTC201720,雄性)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体长 : 雄蟾(n=27)头体长22.2- 27.8 mm,雌蟾(n=1)头体长30.2 mm
  • 体型 : 体型小
  • 头 : 头长略大于头宽(HL/HW = 1.03)
  • 吻 : 吻端突出,略凸出于下唇
  • 吻棱 : 清晰
  • 鼻孔 : 圆形略凸出,靠近吻端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孔到吻端距离短于与眼睛距离,雄性鼻间距1.7 mm,吻眼距1.8 mm,鼻眼距1.7 mm,上眼睑宽2.5 mm;雌性鼻间距1.9 mm,吻眼距2.0 mm,鼻眼距2.0 mm,上眼睑宽2.8 mm
  • 眼 : 眼大,眼直径略小于吻长
  • 眶间区 : 2.7mm
  • 瞳孔 : 垂直
  • 鼓膜、鼓环 : 鼓膜明显,圆形,直径小于眼径
  • 颞褶 : 明显
  • 舌 : 长且宽,后端具浅缺口
  • 犁骨齿 : 缺失
  • 声囊 : 单咽下内声囊
  • 前肢 : 细长
  • 指关节下瘤 : 缺失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明显,大且圆,外掌突小且平
  • 第二性征 : 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无婚垫
  • 后肢 : 后肢39.4mm,后肢/体长为1.55
  • 后肢贴体前伸 : 后肢贴体前伸胫跗关节达吻前缘
  • 指、趾端 : 指端圆且微膨大;趾端圆粗
  • 指、趾缘膜 : 无指侧緣膜;趾缘膜微弱
  • 指、趾蹼式 : 指间无蹼;趾蹼退化
  • 趾关节下瘤 : 缺失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明显,椭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背部皮肤光滑,棕色,带有小的橙色疣粒和大的不规则的深棕色条纹;眼间具有大的深棕色倒三角纹路,与叶腋间的W型纹路相连;被侧面具深色条纹;指、趾、下臂、跗、股和胫部背侧面具2-3条深棕色横纹;指、趾、肘部至前臂及胫部末端橘色;上唇具深浅棕色条纹;胯部两侧具对称的黑色圆点;喉部腹面灰白色,腹部乳白色,散布白色斑点;上眼睑、吻部及头、身体和四肢的表面散布红色小疣粒;唇及四肢的侧面覆盖不规则的白色斑点;腋窝上腺、腹外侧腺和股腺呈白色
  • 卵 : 乳白色,平均直径为2mm
  • 生境: 分布于海拔500-1600m山地常绿次生林和小竹林内山溪旁的大岩石、岩石缝中和枯木下
  • 习性: 4-6月
  • 繁殖季节: 雄性在4-6月的夜间发出响亮而尖锐的鸣叫,少数在7月发现
  • 湖南宜章县
  • 同物异名: Leptolalax mangshanensis
  • 2021-10-17 张栋儒修改了眶间区
  • 2021-10-17 张栋儒修改了后肢
  • 2021-10-17 张栋儒修改了卵
  • 2021-10-05 吴云鹤修改了声囊
  • 2021-01-15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1-15 沈文菁修改了同物异名
  • 2018-07-30 陈宏满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