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护 CITES IUCN
- - LC

收录编辑: 陈宏满

信息汇总:-

审核:吴云鹤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NMNS 19819)保存于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 (1)体型小,略细长,雄性体长23.1-29.3 mm,雌性29.7-37.5 mm;(2)背部有少量疣粒,肩胛处有一对平行的疣粒;(3)头呈三角形,吻端钝圆稍尖;(4)指/趾端膨大,形成吸盘;后肢贴体前伸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前肢无蹼,后肢微具蹼;(5)脊椎处无条纹,眼间具深色倒三角斑纹,下颌灰白色,具小的不规则斑点,腹部灰白,手臂及大腿具少量褐色条带斑纹,通常大腿内侧根部具小的规则的白点。
  • 体长 : 雄性体长23.1-29.3 mm(n=133),雌性29.7-37.5 mm(n=3)
  • 体型 : 体型稍细长
  • 头 : 头呈三角形,与身体同宽,头长略长于头宽
  • 吻 : 吻端相当长(占头长22.8%),背面观呈三角形,微钝圆,侧面观略钝尖
  • 吻棱 : 缺失
  • 鼻孔 : 鼻孔圆形,在吻棱下方,更为接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略微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头长25.7%)略大于眼间距(头长24.0%)
  • 眼 : 眼中等大小
  • 眶间区 : 眶间区平坦
  • 鼓膜、鼓环 : 鼓膜可见,圆形,直径占眼长的46.3%,鼓环不明显;鼓上棱明显
  • 颞褶 : 明显,自眼后经颞部背侧达肩部隆起
  • 上、下颌 : 下颌灰白,具小的不规则斑点
  • 声囊 : 具单咽下外声囊,明显
  • 前肢 : 前肢中等长度
  • 指、趾 : 指纤细,不具蹼;趾细长,微具蹼,延伸至倒数第二指关节
  • 指关节下瘤 : 明显,圆形
  • 内、外掌突 : 内外掌突缺失
  • 第二性征 : 雄性拇指基部膨大;抱对时雌性通常变为褐色
  • 后肢 : 稍长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占体长62.2%,脚长占体长80.9%
  • 指、趾端 : 第一指指端微延伸,第二、三、四指平整,具中等大小吸盘;趾端平整,具中等大小吸盘
  • 指、趾缘膜 : 指不具缘膜
  • 指、趾式 : 指式:3>4>2>1;趾式:4>5>3>2>1
  • 指、趾蹼式 : 趾蹼式:I 1–11/3II 1–2 III 1–11/2 IV 2–1 V
  • 趾关节下瘤 : 明显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卵圆形,在第一趾基部,外蹠突缺失
  • 皮肤、体色 : 背面微具疣粒,肩部有一对平行的疣粒。体背颜色呈灰色近黄棕色,眼间具棕色的倒三角斑纹,背部从肩部到背中部具X或H形斑纹。四肢背面具棕色稀疏斑纹,背部或四肢具红色的斑块。下颌灰白,具小的不规则斑点。腹部灰白,大腿腹面根部具小的规则的白点。
  • 卵 : 卵直径1.2-1.4 mm,附在植物上或浅水底,产后24-36小时后孵化出。
  • 蝌蚪 : 蝌蚪植食性或腐屑食性,生活于浅水,幼体阶段持续15-30天,发育时长取决于水温。蝌蚪通常生活于30℃的水域,对高温的最大耐受能达到41℃。
  • 生境: 栖息于溪流附近小的水沟和浅水区,很少进入河流主干道。
  • 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2月持续到10月,4-7月为高峰期,但在有的地方可能持续整年。
  • 繁殖季节: 雄性在日落后会聚集在溪流边求偶,到午夜达到高潮。对地热喷泉的高温很耐受。
  • 台湾东部和南部
  • 同物异名: Buergeria japonica
  • 俗名: “太田氏树蛙” 或 “太田氏溪树蛙”
  • 曾用名: 太田溪树蛙
  • 2021-08-21 吴云鹤修改了模式标本
  • 2021-06-19 吴云鹤修改了卵
  • 2021-06-19 吴云鹤修改了蝌蚪
  • 2021-06-19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0-10-15 沈文菁修改了体长
  • 2020-07-13 沈文菁修改了蝌蚪
  • 2020-07-13 沈文菁修改了卵
  • 2020-07-13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7-12-26 陈宏满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