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蛙属 Rhacophorus
- 模式产地: 中国:广西:田林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GXNHM 2005081 ) 保存于广西自然博物馆
- 本种与疣足树蛙相近,前臂和跗蹠外缘具齿状肤突,眼部上方有三角形小肤褶。但本种两眼间有一褐色横纹;指间约具蹼迹。
- 体长 : 雄蛙体长33-37mm
- 体型 : 体形小
- 头 : 头长小于头宽
- 吻 : 吻端钝尖,突出于下唇
- 吻棱 : 吻棱明显
- 鼻孔 : 鼻孔卵圆形近吻端
- 颊部 : 颊面略向外侧倾斜,有一浅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和鼻间距
- 瞳孔 : 瞳孔横椭圆形,强光时可缩成窄缝状
- 鼓膜、鼓环 : 鼓膜圆形,约为眼径之半,鼓膜至眼的距离,约为鼓膜直径的1/2
- 颞褶 : 颞褶明显
- 舌 : 舌呈梨形,后端缺刻深
- 犁骨齿 : 犁骨齿两短行,靠近内鼻孔内缘略斜向中线与体轴成45°角,左右不相遇
- 声囊 : 有咽下内声囊
- 前臂 : 前臂及手长近于体长之半,前臂短于手长
- 指、趾 : 掌部有成行的小疣
- 指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发达,指基下瘤明显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椭圆形,扁平,无外掌突
- 第二性征 : 雄蛙第一指基部有婚垫
- 雄性线 : 无
- 后肢 : 后肢较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中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重叠多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略超过体长之半,长于股部长,足比胫部短
- 指、趾端 : 指端均有吸盘和边缘沟,第一指吸盘小于其它指吸盘,吸盘背面可见“Y”形骨迹;趾吸盘略小于指吸盘,均具边缘沟,吸盘背面可见“Y”形骨迹
- 指、趾缘膜 : 指侧具缘膜;第五趾有缘膜
- 指、趾式 : 指式:3>4>2>1;第五趾略长于第三趾或等长,分别达第四趾远端关节下瘤的前方或后方
- 指、趾蹼式 : 第三、第四指间具蹼迹;趾间约具半蹼,外侧蹠间具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明显
- 蹠趾腹面疣 : 蹠部有纵行小疣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卵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体背面皮肤较光滑,头体侧面和四肢背面有小疣;前臂和跗跖外侧有锯齿状肤棱;跟部有三角形小肤褶;肛门上方有疣粒组成的横肤褶。胸、腹部及股部腹面满布扁平圆疣,咽喉部疣粒小而稀疏,较为平滑。背面颜色和斑纹变异较大,多为巧克力色、灰棕色或棕黄色;两眼间常有一条褐色横纹,肩部和背中部有一粗大的“X”形褐色斑或不明显,有的个体吻部有黄绿色斑块或在体背后部有大的褐色斑;四肢背面有褐色宽横纹,咽胸部、前肢和足部腹面均为浅紫褐色,腹部及四肢腹面为肉色,后肢折叠部位橘黄色。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1390m左右的山区,常栖息于次生阔叶树和竹类混生的林区内,地面灌丛和杂草茂密。
- 习性: 该蛙多活动在树林内。雄蛙在1-3m高的灌丛枝叶上鸣叫,常常几只蛙的鸣叫声此起彼伏,遥相呼应。
- 繁殖季节: 5月下旬
- 广西田林岑王老山,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 2023-11-05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习性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21-08-07 吴云鹤修改了体长
- 2020-07-17 沈文菁修改了指、趾式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499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
树蛙属 Rhacophorus
-
老山树蛙 Rhacophorus laoshan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
树蛙属 Rhacophorus
-
老山树蛙 Rhacophorus laoshan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
树蛙属 Rhacophorus
-
老山树蛙 Rhacophorus laoshan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无尾目 Anura
-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
树蛙属 Rhacophorus
-
老山树蛙 Rhacophorus lao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