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产地: 中国:海南:白沙 Jingko Ling, 780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CIB 64III3963 ) 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外形与版纳大头蛙Limnonectes bannaensis很相近。但脆皮大头蛙的皮肤极易破裂;指关节下瘤相对较大;雄蛙下颌前端齿状骨突较发达,较版纳大头蛙的短;无婚垫。蝌蚪口部唇齿式为lI:l+l/l+l:I,下唇缘甚宽。分成4-6个小叶,下唇乳突多。
- 体长 : 雄蛙体长36–69mm,雌蛙体长45–58mm
- 体型 : 身体肥胖
- 头 : 头长大于或等于头宽;枕部隆起;雄蛙头部较大
- 吻 : 吻端钝圆,略超出于下唇
- 吻棱 : 吻棱不显
- 上、下颌 : 下颌前端具一对齿状骨突
- 背侧褶 : 但无背侧褶
- 第二性征 : 无婚垫,前肢特别粗壮
- 雄性线 : 背侧有雄性线
- 后肢 : 后肢较粗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后角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不相遇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不到体长之半
- 指、趾端 : 指、趾末端球状而无横沟
- 指、趾蹼式 : 趾间全蹼
- 趾关节下瘤 : 关节下瘤较大
- 内、外蹠突 : 有内跗褶
- 皮肤、体色 : 皮肤较光滑,极易破裂,从眼后至背侧各有一断续成行的窄长疣,体背面多为棕红色,上、下唇缘有黑斑,背中部有一个“W”形黑斑,有的个体有一条浅色脊线;四肢背面有黑横斑3–4条;腹面浅黄色,有的个体咽喉部及后肢腹面有棕色小点
- 卵 : 卵的直径2mm左右,动物极黑褐色,植物极乳白色
- 生境: 该蛙生活于海拔290–900m山区平缓水浅的流溪内。
- 习性: 溪内水量较小,小石块多,两岸有高大乔木或灌丛。成蛙白天多在浅水流溪石间或石下活动,行动甚为敏捷,跳跃力强,稍受惊扰立即用后肢翻起浪花,随后潜入石下或石间。因蛙体皮薄肉嫩骨骼脆,捕捉时用力稍大,则导致蛙体皮破、骨折,这是其它蛙类少有的情况。蝌蚪底栖于石块下或石间,常潜入水底泥沙或石缝中,数量甚少。6月间有各期蝌蚪及刚变态的幼蛙。
- 繁殖季节: 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

















- 海南琼中五指山、陵水吊罗山、白沙、儋州、乐东尖峰岭、三亚、东方、昌江坝王岭
- 同物异名: Rana fragilis
- 曾用名: 脆皮蛙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431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大头蛙属 Limnonectes
-
脆皮大头蛙 Limnonectes fragilis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大头蛙属 Limnonectes
-
脆皮大头蛙 Limnonectes fragilis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大头蛙属 Limnonectes
-
脆皮大头蛙 Limnonectes fragilis
-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2012)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大头蛙属 Limnonectes
-
脆皮大头蛙 Limnonectes fragi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