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jervarya kawamurai Djong, Matsui, Kuramoto, Nishioka, and Sumida, 2011
国家保护 | CITES | IUCN |
---|---|---|
- | - | NE |
收录编辑:吴云鹤
信息汇总:-
审核:于中斌
- 模式产地: 日本:paddy field around 2 km from Hiroshima University, Higashihiroshima-shi, Hiroshima Prefecture, western Honshu, E132.7, N34.3833, 200m
-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 ( IABHU - F2184 ) 保存于IABHU ( Institute for Amphibian Bi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Hiroshima University, Higashihiroshima, Japan )
- 本种在遗传上与先岛陆蛙最近,但本种体型小,且鼓膜、头、前肢、后肢、足以及胫相对体长的长度较小;与泽陆蛙F. multistriata、 F. limnocharis和F. iskandari相比,前肢、后肢、足和胫长相对体长的长度较小。
- 体长 : 雄蛙为30.7-41.8mm,雌蛙36.8-48.7mm
- 体型 : 体型小
- 头 : 头呈三角形,头长大于头宽
- 吻 : 吻尖,突出于下唇
- 吻棱 : 不显
- 鼻孔 : 鼻孔略近吻端
- 颊部 : 略凹陷,向外倾斜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眶间距,眶间距小于上眼睑宽
- 眼 : 眼大小适中,眼径小于吻长
- 鼓膜、鼓环 : 明显,为眼径之半
- 舌 : 后端缺刻深,其上无舌突
- 犁骨齿 : 犁骨齿短,始自内鼻孔前缘,向后中线斜行但不相遇
- 声囊 : 具单咽下外声囊,声囊孔裂缝状,开口于嘴内部两侧
- 背侧褶 : 无
- 前肢 : 前肢略粗壮
- 指、趾 : 指细;趾长,第五趾外侧有一皮肤褶
- 指关节下瘤 : 明显,圆形
- 内、外掌突 : 内掌突两个,椭圆形,外掌突不明显
- 第二性征 : 雄蛙第一指背侧婚垫明显,浅黄色,咽喉部皮肤深灰色有褶皱
- 后肢 : 粗短
- 后肢贴体前伸 : 贴体前伸时胫跗关节达鼓膜后缘或眼中部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左右跟部略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小于足长
- 指、趾端 : 指端不膨大;趾端不膨大
- 指、趾式 : 指式:2<4<1<3;趾细长,趾式为1<2<5<3<4
- 指、趾蹼式 : 指间无蹼;趾蹼式为:I1 -2II1 -2⅓III1½-3IV3-1V
- 趾关节下瘤 : 明显,椭圆形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明显,椭圆形,外蹠突低、圆形
- 皮肤、体色 : 背面皮肤粗糙,有数行长短不一的纵肤棱,肤棱之间散布有小疣粒;无背侧褶;体侧疣粒明显;腹部皮肤光滑,靠近肛部周围及股腹面的皮肤较为粗糙,有扁平小疣。生活时,背部、眶间区有浅灰棕色斑块;无背中线;上唇缘有深色纵纹;鼓膜上半部分有棕色斑块;四肢背面有深棕色横纹;胸腹部白色,雄蛙喉部皮肤深灰色,略呈M形,雌蛙喉部无此斑块;股、胫腹面白色,股后方有深色斑点






























- 国内分布于贵州,云南(临沧、景洪、勐腊),广西,广东,湖南,海南,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
- 2023-04-25 张栋儒修改了地理分布
- 2021-06-19 于中斌修改了犁骨齿
- 2021-06-19 于中斌修改了体长
- 2021-06-19 于中斌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1-06-16 于中斌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1-06-16 于中斌修改了鉴别特征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指、趾蹼式
- 2020-07-08 沈文菁修改了皮肤、体色
- 2015-04-23 吴云鹤添加此条目
427
主要分类系统
-
中国两栖类 (2025)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陆蛙属 Fejervarya
-
川村陆蛙 Fejervarya kawamurai
-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2025)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陆蛙属 Fejervarya
-
川村陆蛙 Fejervarya kawamurai
-
AmphibiaWeb (2025)
-
无尾目 Anura
-
叉舌蛙科 Dicroglossidae
-
陆蛙属 Fejervarya
-
川村陆蛙 Fejervarya kawam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