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蛙属 Amolops

国家保护 CITES IUCN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刘逸涵

审核:吴云鹤

  • (1)背部皮肤光滑;(2)背侧褶明显;(3)头侧深色,上唇条纹浅色延伸至腋窝;(4)无指蹼,第一指指尖存在环缘沟;(5)雄性体长 37.6–40.2 mm;(6)背面棕色,体侧绿色,背部有小的瘰粒;(7)有一对咽下内声囊;(8)有2个内掌突和指基下瘤和外蹠突缺乏;(9)下颌前部齿状突缺失;(10)胸部无“/?\”形标记;(11)头长略短于头宽;(12)鼓膜径小于眼径的一半;(13)犁骨齿明显;(14)胫跗关节超过吻端;(15)颞褶不明显;(16)有松果体;(17)有婚垫;
  • 体长 : 雄性头体长37.6–40.2 mm, 贡山标本的体型较大,雄性头体长为47.5-51.3 mm;
  • 头 : 头宽稍大于头长
  • 吻 : 吻端钝尖,突出于下颌,侧面看吻端圆形
  • 吻棱 : 吻棱明显,几乎垂直
  • 鼻孔 : 鼻孔椭圆形,稍突起,靠近吻端
  • 颊部 : 颊部倾斜和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鼻间距大于眶间距,上眼睑宽等于眶间距
  • 眼 : 虹膜上四分之一青铜色,有黑色网状结构,下四分之三深色
  • 瞳孔 : 瞳孔椭圆形,水平
  • 鼓膜、鼓环 : 鼓室圆形,小于眼径的一半
  • 颞褶 : 无颞褶
  • 上、下颌 : 有上颌齿
  • 舌 : 舌前端附着,心形,后有缺口
  • 内鼻孔 : 内鼻孔椭圆
  • 犁骨齿 : 犁骨齿成两斜排
  • 声囊 : 声囊孔位于两侧嘴角底部;有一对咽侧下内声囊;贡山标本有一对咽侧下外声囊。
  • 背侧褶 : 背侧褶明显
  • 前肢 : 前肢粗壮
  • 指关节下瘤 : 指关节下瘤发达,圆形,1,1,2,2
  • 内、外掌突 : 掌突2个,椭圆形
  • 第二性征 : 第I指具绒毛状婚垫
  • 后肢 : 后肢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鼻孔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跟部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胫长于大腿长和脚长
  • 指、趾端 : 指、趾端膨大成吸盘,具腹侧沟
  • 指、趾缘膜 : 第I趾前侧和第V趾后侧有缘膜
  • 指、趾式 : 指序I<II<IV<III;趾序I<II<III<V<IV
  • 指、趾蹼式 : 无指蹼;趾间有蹼,蹼式I1-1.5II1-2III1-2IV2-1V
  • 趾关节下瘤 : 趾关节下瘤发达:1,1,2,3,2
  • 内、外蹠突 : 内蹠突发达,椭圆形;无外蹠突;趾基下瘤缺乏
  • 皮肤、体色 : 背外侧褶明显,从眼睛后端延伸至近泄殖孔;除背后部有白色瘰粒,背部、头、身体、四肢和两侧的腹面皮肤光滑;头顶和背部褐色,具黑斑;头侧黑色,上唇条纹白色延伸至腋窝,带有红棕色斑驳;侧翼绿色,散布有稀疏的黑点;腹股沟橘红色;四肢背侧棕色,后肢和下臂上有深色条纹;喉部浅灰色,散布有不规则的黑斑;胸部和胸前脏白色,散布不规则的黑斑;四肢的腹侧表面浅灰色,有小的暗点;大腿前后两侧黄色,散布有大片深色斑点。
  • 生境: 正模标本是在一棵枯萎的树的一根树枝上发现的(大约离地面0.5米),在靠近一条湍急的小溪的岸上。
  • 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的克钦邦,国内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村(27.669949°N, 98.268219°E, 1281 m elev.)
  • 俗名: Putao cascade frog
  • 2025-01-12 卢宸祺修改了第二性征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详细信息
  • 2023-10-17 张栋儒修改了省级分布
  • 2022-11-29 张栋儒添加此条目

对比栏

隐藏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pic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