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orrana kweichowensis
Li, Xu, Lv, Jiang, Wei, and Wang, 2018
国家保护 | CITES | IUCN |
---|---|---|
- | - | VU |
模式产地
中国:贵州省:金沙县:冷水河自然保护区;E 106.00139 ,N 27.47361, 海拔754m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CIB js20150803002(成体雄性);副模标本:成体雄性:CIB js20150803001,CIB js20150803003,CIB js20150803004, CIB js20150803005,CIB js20150804002;雌性:CIB js20150803006,CIB js20150803007,CIB js20150803008,CIB js20150804001,CIB js20150804003,CIB js20150804004,CIB js20150804005,CIB js20150808020,采自冷水河自然保护区;成体雄性:CIB GYU20130917004,CIB GYU20130917005,CIB GYU20130917007;成体雌性:CIB GYU20130917001,CIB GYU20130917002,CIB GYU20130917003,CIB GYU20130917006,GYU20130921001,CIB GYU20130921002,CIB GYU20130921003,采自湄潭县;蝌蚪:CIB js20171014001-CIB js20171014010;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IB,CAS)
鉴别特征
(1)雄性体型较小(头体长<43.3mm);(2)头长大于头宽;(3)无背侧褶;(4)雄性鼓膜大而明显,鼓膜直径为第3指末端指骨的两倍;(5)掌突2个;(6)指式:3>4>1>2;(7)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眼之间;(8)指盘具边缘沟;(9)趾满蹼;(10)第一枚指关节下瘤不明显;(11)雄性具白色的胸小刺,成对的咽侧下外声囊,第一指上有淡黄色婚垫。
形态特征
体长 : | 雄蛙体长36.2-43.3mm,雌蛙体长62.4-81.1mm,雌性体长为雄性体长的1.8倍 |
---|---|
体型 : | 雄性体型较小 |
头 : | 头长大于头宽,头顶部较平 |
吻 : | 吻钝圆,突出于下唇,吻长为头长的0.4倍 |
鼻孔 : | 鼻孔大,彼此明显分开 |
眼 : | 眼睛大而凸,眼径为吻长的0.83倍 |
鼓膜、鼓环 : | 雄性鼓膜大而明显,鼓膜直径是第三指末端指骨的2倍 |
上、下颌 : | 上颌齿发育良好,下颌无齿 |
舌 : | 舌后部有深缺刻 |
犁骨齿 : | 犁骨棱成熟具犁骨齿 |
声囊 : | 具成对的咽侧下外声囊 |
背侧褶 : | 背侧褶缺失 |
前肢 : | 前肢中等粗壮,前臂及手长超过体长一半 |
指、趾 : | 第一指较第二指细长,趾细长 |
指关节下瘤 : | 第一枚指关节下瘤不明显 |
内、外掌突 : | 掌突2个 |
第二性征 : | 雄性第一指内侧从基部到关节下瘤间有一淡黄色婚垫 |
后肢 : | 后肢较长 |
后肢贴体前伸 : | 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眼之间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 左右跟部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 脚长为头体长的0.85倍 |
指、趾端 : | 第一到第四指指端膨大较宽,逐渐变细小,指、趾端有微弱的边缘沟 |
指、趾式 : | 指式:3>4>1>2;趾式:4>5>3>2>1 |
指、趾蹼式 : | 无指蹼,趾满蹼,且在第二、第三、第四趾蹼逐渐变窄并持续延伸至趾盘的外侧边缘 |
趾关节下瘤 : | 关节下瘤显著 |
内、外蹠突 : | 内蹠突椭圆形,无外蹠突 |
皮肤、体色 : | 皮肤粗糙,身体背面和体侧散布大疣;两个大腺体位于鼓膜下方和上臂之间;喉咙,胸部,前腹部,前臂内侧和上下唇具白色刺。生活时,背部具有鲜绿色的网纹;背面中央有大黑点,延续到腿的背部,形成不规则点条带;侧面浅黄色,有几个黑点;鼓膜棕黑色;上下唇有黑色条纹;手臂棕色杂有黑色横带;大腿处有5条棕色带,胫骨有6条;部分成体雌性四肢上的黑色横带并不明显;在背侧,颜色逐渐变淡为深橄榄色,上下分别有深棕色斑点;部分成体雌性四肢腹侧、下颌和腹部散布着连续的浅棕色斑点;个别雌性腹侧有黑云纹,边界不规则。浸制标本唇缘污白,有褐色-黑色的大理石纹;腹部从白色变为浅黄色;肢体的腹侧微黄白色;前臂和大腿内侧呈粉红色;眼角前中间有一个白点;婚垫褪色为白色 |
蝌蚪 : | 蝌蚪身体和尾巴呈黄褐色,第28-29期蝌蚪全长31.6-36.2 mm,头体长12.1-14.5 mm,尾长为头体长的1.5-1.8倍;第28期蝌蚪尾高占尾长的25-30%,体宽占头体长的45.8%;第29期蝌蚪尾高占尾长的23-28.5%,体宽占头体长的46.8%;尾鳍浅色,尾部肌肉有小黑点;尾高大于体高,背鳍在尾基后;尾巴中间部位最高,尾尖钝;鼻孔位于吻部,眼睛位于背面;出水孔位于身体左侧中部;唇齿式为I: 3–3/III: 1–1;上唇和下唇均有唇乳突;口角处具副突,通常带有角质 |
生物学信息
生境: | 该蛙栖息于溪流边或河边田地间,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众多,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栖息环境海拔717-766m,水温15-23℃。 |
---|
地理分布
分布于贵州的金沙县、正安县、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