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ops sangzhiensis
Qian, Xiang, Jiang, Yang, and Gui, 2023
国家保护 | CITES | IUCN |
---|---|---|
模式产地
中国:湖南:桑植县:斗篷山29.674°N, 109.758°E, 1600 m a.s.l.
模式标本
正模标本(CSUFT 907)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动物标本室
鉴别特征
(1)体中等大小,雄性头体长 40.3–40.9 mm,雌性头体长 52.6–57.7 mm;(2)头长和头宽几乎相等或头长略大于头宽;(3)背部皮肤光滑;(4)背两侧各有一长串连续的拉长的腺体形成一条不完整的线,似背侧褶;(5)体侧面靠近腹部有密集的锥形小疣粒,靠近背部为稀疏的扁平疣粒;(6)腹部皮肤不完全光滑,呈微弱的小颗粒状,大腿内侧靠近身体的部分呈密集的疣粒状;(7)鼓膜小且不清晰,其覆盖的皮肤上具有小疣粒;(8)口角有密集的锥状疣粒;(9)具犁骨齿和犁骨棱;(10)第二、三、四指具指基下瘤;(11)泄殖孔周围有突出的疣粒,两侧有一对较大的疣粒;(12)第IV趾两侧的蹼达第三关节下瘤与趾尖之间的区域;(13)雄性无声囊和雄性线;(14)雄性第一指具绒状婚垫
形态特征
体长 : | 雄性头体长 40.3–40.9 mm,雌性头体长 52.6–57.7 mm |
---|---|
体型 : | 中等大小 |
头 : | 头长和头宽几乎相等或头长略大于头宽 |
吻 : | 吻端钝圆 |
吻棱 : | 吻棱明显,较钝 |
鼻孔 : | 鼻孔椭圆 |
颊部 : | 颊部略微凹陷 |
鼻间距vs吻眼距vs上眼睑宽 : | 鼻间距大于眼间距 |
眼 : | 眼大小适中 |
瞳孔 : | 瞳孔水平 |
鼓膜、鼓环 : | 鼓膜小且不清晰,其覆盖的皮肤上具有小疣粒 |
颞褶 : | 颞褶从眼后延伸至肩上方 |
舌 : | 舌后端有深缺刻 |
犁骨齿 : | 具二列犁骨齿 |
声囊 : | 雄性无声囊 |
背侧褶 : | 无明显的背侧褶,但背两侧各具一串拉长的腺体,形成不完整的线 |
指关节下瘤 : | 指关节下瘤明显,呈圆形;第二、三、四指基部具指基下瘤 |
内、外掌突 : | 内掌突发达;外掌突两个,扁平 |
第二性征 : | 雄性个体比雌性小,雄性第一指外侧具绒状婚垫 |
雄性线 : | 无 |
后肢贴体前伸 : | 后肢贴体前伸胫跗关节达鼻孔 |
左右跟部是否相遇 : | 重叠 |
脚长vs胫长vs体长 : | 体长大于足长大于胫长 |
指、趾端 : | 第一指端稍膨大;其余指膨大至宽吸盘,并且具边缘沟;趾端均具小吸盘,具边缘沟 |
指、趾式 : | 指式III > IV≥ II > I;趾式IV > V = III > II > I |
指、趾蹼式 : | 趾蹼式:I 1 – 1 1/2 II 1 – 1 1/2 III 1 – 1 2/3 IV 1 2/3 – 1 V |
趾关节下瘤 : | 趾关节下瘤明显,呈椭圆形 |
皮肤、体色 : | 体和四肢背部皮肤光滑;无明显的背侧褶,但背两侧各具一串拉长的腺体,形成不完整的线;体侧面靠近腹部有密集的锥形小疣粒,靠近背部为稀疏的扁平疣粒;颌部和胸前的皮肤光滑,腹部皮肤不完全光滑,呈微弱的小颗粒状,大腿内侧近端呈密集的疣粒状,远端光滑;泄殖孔周围有突出的疣粒,两侧有一对较大的疣粒。生活时一般背面绿色具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一些个体背面呈棕色带有绿色斑点;四肢背面具不完整的深色条纹;指趾吸盘背面呈橄榄绿色;体侧绿色带有深褐色斑点,但靠近腹部的区域显示出密集的白色疣粒;下颌和胸部棕色,有乳白色的斑点;腹部乳白色;股内侧皮肤半透明,可见粉红色肌肉;掌内侧粉红色,被少量黑色素细胞覆盖;足内侧粉红色,被更多黑色素细胞覆盖;趾蹼黄褐色,具少量黑色素细胞;鼓膜被棕色和绿色的图案所覆盖;颞褶下缘黑色;鼻孔被深褐色斑点覆盖;虹膜上半部银色,下半部金色,中间为一水平的黑色条纹;虹膜外围铜绿色;婚垫米色。 |
生物学信息
生境: | 栖息于1600米海拔的溪流中,溪流中的石头被青苔覆盖,个体在溪流中的植物上或溪岸上发现 |
---|---|
繁殖季节: | 2022年9月的调查未发现繁殖行为 |
地理分布
湖南桑植县斗篷山29.674°N, 109.758°E
分布图
收录编辑:张栋儒
信息汇总:钱天宇
审核: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