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物种-温室蟾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许镇东 文/图 
香港


简介
该物种体型细小,只有1.5–2.0厘米,不知何时入侵了香港亦不为人所察觉。它就是温室蟾,Greenhouse Toad,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直至今日,它的数目日益增多,被人见到次数越来越频密时,方发觉此蟾为一新的外来物种。
图-1 2015年,第一次于流水响郊野公园见到的温室蟾

特征
1.  背部中间有一条肤棱。
2.  全身布满很多疣粒,尤其背部。
3.  双眼中间有一黑斑,沿着耳鼓伸延至肩膊。

何时入侵
没有人能确定它何时入侵及怎样入侵。我最早的记录是 2015-8-14。有人更早于几年前已拍摄到它。最初是在流水响郊野公园遇到,其后相继在元朗盛屋村,塱原,甚至香港岛都发现它的踪影。 除离岛外,在香港各处都不难找到。 仔细想想,我第一次去流水响郊野公园,元朗盛屋村及香港岛,就发现该物种,反映其数目不少。可以说是成功落地生根了。
图-2 溫室蟾于元朗盛屋村
图-3 温室蟾于香港岛

怎样入侵
该物种源于古巴及加勒比海一些岛屿。 至于怎样传入,则无从稽考。我个人估计它是随着农产品包括植物,烟草,原木材或其制成品而输入香港。任何食品,商品,货物,行李,空运或航运,都有机会,但以宠物身份传入的机会较微小,因为其外貌绝不引人注意,市面上亦未见出售。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直至今日没有任何机构(政府或坊间)跟进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物种喜爱吃虫蚁,所以可以说对农作物没有直接损害。由于体型细小,对体型大的蛙/蟾类没有什么威胁。但对体型相若的蛙,例如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或罗默刘树蛙(卢氏小树蛙)Liuixalus romeri,可能会构成威胁——大家会因共同的食物及栖息环境而构成竞争,互相排斥,优胜劣败。温室蟾的蝌蚪阶段是在卵内进行,孵化出来便是小蟾,因此生存率比其他蛙/蟾更高。考虑到该物种已经成功入侵,数量日益增多,版图亦日益扩大,对其它物种已构成相对的压力和排斥,一旦温室蟾伸延至罗默刘树蛙生存的地方,我担心濒危的罗默刘树蛙不是它的对手。想到此,顿觉前景更加灰暗,令我更为不安。总括而言,它对本土的蛙蟾类或无脊椎动物(包括萤火虫及蜘蛛)可能构成一定的威胁。

部署方针
对任何外来入侵的物种,若要铲草除根,最佳黄金时间是初到,还未落地生根之前。可惜,对温室蟾而言,这个黄金时间已过。唯有采用控制数量来减少它对本土物种的威胁。方法是诱捕,捕获的温室蟾应用人道方法处理,而其它物种则放生。 防止外来物种传入,实则需要国家政府的政策介入。这个方案当然有待改善。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大方向而已。深知说易行难,但未尝不可。

我的忧虑
由于香港与内地是如此近,每日农产品及货品的交易及民间的往来是那么频密, 温室蟾是非常容易流入中国内地的。 为防患未然,应加以监察警惕。 我的顾虑似乎过早,但等恶果浮现才跟进,实在太可惜了。香港可能是亚洲第一个已知传入的地方。 至于是否由古巴第一手传入抑或由感染的地方第二轮传入, 则是一个谜。但肯定的是将来会有更多地方受感染。

我的内心感受
自第一次遇到温室蟾及其后遇到它的次数愈来愈多时,心知不妙。当察觉它可能威胁罗默刘树蛙及其它本土物种时,心中更加忐忑不安。我越来越觉得有责任将这一事情告知社会。揭露大自然将会发生什么。内心思想不断斗争——发声抑或保持沉默。
 
若抛诸脑后,不了了之,亦无人怪责于我。但要承担日后大自然发展下去的后果。人家不责我,我亦会自责。良知、内疚、责任感、罪恶感、何在?介时对大自然说声对不起,亦无补于事。
 
在几个月前,偶然找到中国两栖类这个网页。在这股使命感推动下完成本文章。

其实我内心还有第二步,待搜集足够资料,容后再谈。
相关链接 (links):
(1) 温室蟾 - 杨懿如的青蛙学堂
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world/w09_01.htm
(2) Greenhouse fro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enhouse_frog

修改:蒋  珂
编辑:陈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