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发现布角蟾属3新种

粤东地区发现布角蟾属3新种

 作者:王健

 

   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粤东地区长期以来缺乏系统性的生物多样性调查。1936年夏季美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嘉理思(J.L. Gressitt: 1914-1982)对我国华东南地区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覆盖了广东东部、江西东南部和福建西南部。次年,他将采自揭西县大洋乡的一号游蛇标本命名为新种Natrix boulengeri,即白眉腹链蛇Hebius boulengeri (Gressitt, 1937)1941年,嘉理思先生将这次考察纪录编撰成《Amphibians and reptiles from southeastern China》一文发表,这也是第一篇系统性的粤东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研究论文。

嘉理思先生对粤东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

 

      1983年,J.P. Risch检视了嘉理思先生文章中所鉴定记录的同产自大洋乡的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 (Sauvage, 1876)标本后,发表了《Cynops orphicus, a new salamander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一文,将它们订为新种——潮汕蝾螈Cynops orphicus Risch, 1983,这是继白眉腹链蛇之后第二种模式产地位于粤东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J.P. Risch检视了嘉理思先生1936年采集的标本后发表了潮汕蝾螈

 

   而后沉寂30余年,研究人员又为这一地区增加了两种区域特有的物种,即灰蓝蝾螈Cynops glaucus Yuan, Jiang, Ding, Zhang, and Che, 2013和高山棘螈Echinotriton maxiquadratus Hou, Wu, Yang, Zheng, Yuan, and Li, 2014,彰显了这一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特殊性。

图 灰蓝蝾螈 Cynops glaucus

图 高山棘螈 Echinotriton maxiquadratus

 

粤东地区布角蟾属三新种,强调该地区亟须生态保护

  近日,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团队联合多个单位在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发表了3种粤东地区特有的布角蟾属Boulenophrys新种。3位来自普宁的作者——王健、萧徽文和林灿荣以家乡之名将发现于普宁市的新种角蟾命名为普宁角蟾B. puningensis Wang, Zeng, Lyu, Xiao, and Wang, 2022。分布于揭阳市揭西县和揭东区的揭阳角蟾B. huangtai Wang, Zeng, Lyu, Xiao, and Wang, 2022的中文名则取自文章第二作者曾昭驰的家乡——揭阳市,其种加词“hungtai”取自来自揭西的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先生(Hung-Ta Chang1914-2016),以表彰和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丰顺角蟾B. fengshunensis Wang, Zeng, Lyu, and Wang, 2022则以模式产地铜鼓嶂所处的梅州市丰顺县命名。

文章中构建的布角蟾属系统发育树

   文章中,作者们强调了粤东地区独特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别是有尾类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引发了对粤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文章指出,栖息地的退化与缺失在人口稠密的粤东地区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2021年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将分布于粤东地区的潮汕蝾螈、高山棘螈、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Myers and Leviton, 1962)和南澳岛角蟾Boulenophrys insularis (Wang, Liu, Lyu, Zeng, and Wang, 2017)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这些物种均分布于当地较为出名的生态旅游区,如何权衡保护与发展是亟须深思的问题。

粤东地区布角蟾属物种分布图,及普宁角蟾、揭阳角蟾和丰顺角蟾生态照

  颇有渊源的是,嘉理思先生在19世纪30年代曾任职于广州岭南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采集所,而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昆虫标本馆的前身便是原岭南大学自然博物采集所昆虫标本馆,任职期间,嘉理思先生在华南地区做了重要的两栖爬行动物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数篇关于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的文章。张宏达先生则于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并在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副教授、教授和生物系主任,为教学和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年之后,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的科研团队再次发表了数篇粤东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论文(包括此前描述了三明角蟾Boulenophrys sanmingensis (Lyu and Wang, 2021)和潮州湍蛙Amolops teochew Zeng, Wang, Lyu, and Wang, 2021),并将其中一新物种赋予张老先生之名。薪火相传让生命科学充满了生命力,而每一个生物学名背后刻画着的生物学家与该种生物之间的历史往事则让分类学成为一门浪漫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