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主“擦肩而过”的青蛙王子--记泰国又一两栖类新种:北碧陆蛙
作者:陈进民,吴云鹤,袁智勇
公主与青蛙(来自网络)
今天要和大家讲一个青蛙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慢着!这可不是那个耳熟能详的迪士尼童话故事哦,而是一个发生在泰国的真实的“青蛙王子”的故事。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课题组与泰国University of Phayao的Chatmongkon Suwannapoom博士合作,在大量野外考察基础上,结合分子和形态数据,在泰国又发现并报道了一两栖类新种—北碧陆蛙(Fejervarya muangkanensis)。它正是故事的主人公,即前文所说的“青蛙王子”。而这位“青蛙王子”与泰国公主之间还有着一段有趣的渊源。
北碧陆蛙Fejervarya muangkanensis sp. nov.
泰国公主
但由于在向泰国皇室申请过程中手续的问题,最终还是事与愿违。之后,考虑到该新种目前只在泰国的北碧府被发现,故最终以地名命名该新种为“北碧陆蛙”。
夜晚的吟唱
北碧陆蛙隶属于两栖类中的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陆蛙属(Fejervarya)。该种生活在海拔700 m左右,主要栖息于水塘附近。白天几乎看不到它的踪影,但一到晚上,便开始了浩浩荡荡地“吟唱”。目前我们对其几月份繁殖,什么时候冬眠,分布范围有多大等生物学资料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北碧陆蛙生境
北碧陆蛙在中国也有亲戚(即,中国南方水稻田里随处可见的泽蛙类物种),但它已经和所有亲戚长得都不一样了,主要体现在:该新种体型小(成年雄性头体长33.5 mm,雌性头体长40.0-40.9 mm);鼓膜不清楚;趾间蹼极不发达;成体无侧线;雌性具 “Fejervaryan”线;无股腺体。另外,在遗传上,该新种也具有独立的遗传谱系。日前该新种已正式发表于英文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研究)(Suwannapoom et al. 2017)。
北碧陆蛙标本照片
4只雌性北碧陆蛙标本照片
北碧陆蛙的发现和描述仅是泰国多年调查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起,车静课题组与泰国便开始了合作研究,双方启动了泰国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联合考察。这对中国两栖类研究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中国的学者在东南亚地区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系统研究工作(车静课题组对东南亚的工作始于2008年与越南的合作考察研究)。
选择泰国最重要的原因是:泰国是两栖动物的“天堂”。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生境:高山,峡谷,沼泽,农田,海滩等,再加上其温暖湿润的气候,这些使泰国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从南到北,从低到高,都生活着形形色色的生物。
泰国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遗憾的是,在这片“天堂”里蕴藏着多少“宝藏”,目前我们的认识还太过粗浅。近些年,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和新的技术手段(如DNA证据、声学)的加入,源源不断地有泰国两栖类新物种被发现和描述。就在目前已知的191种中,有100多个种只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被发现和描述的(Frost 2017)。
在过去的7年中,车静课题组着力于系统、全面地揭示泰国两栖类的物种多样性,探讨其分布格局成因。其团队成员几乎走遍了泰国的山山水水。上过高山,下过农田,走近蚂蟥遍地的原始热带雨林,穿越泰、缅边境上毒贩的交易走廊。虽然也有艰难险阻,但更多的是一种亲临大自然的享受,探索和认识大自然的喜悦,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崇敬以及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踏遍泰国的千山万水—2011-2017年考察点
中泰考察人员在泰-缅边境
中泰考察人员在泰国北部保护区
穿越原始热带雨林
留宿原始热带雨林
奋斗一晚上,收获满满
我们结合野外考察与DNA条形码研究,发现疑似新种24个,待进一步研究、确定并描述。近年来,车静课题组已报道泰国两栖类新种2个:张氏掌突蟾(Jiang et al. 2013)、清迈陆蛙(Suwannapoom et al. 2016)。值得一提的是,张氏掌突蟾是第一个由中国学者主持描述的国外两爬新种,标志着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团队开始在东南亚独立、系统工作的开始,该物种以张亚平院士命名,以感谢张院士对东南亚生物多样性联合考察研究工作的推动和鼓励。
张氏掌突蟾Leptolalax zhangyapingi(Jiang et al. 2013)
清迈陆蛙Fejervarya chiangmaiensis (Suwannapoom et al. 2016)
时至今日,在泰国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小伙伴急待着与大家见面。
最后,在泰国野外考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放几张照片小小回味一下。
路途中的风景—偶遇“睡美人”
野外休闲—3人泰式按摩
深更半夜,正是蛙-人活跃时分,是不是有点拍鬼片的感觉
回到城里,到朋友家小憩一下
我负责卖萌,你负责冷峻
参考文献:
1. Frost., 2017.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An Online Reference. Version 6.0.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York, USA. Electronic Database Available from: <http://research.amnh.org/herpetology/amphibia/index.html> (accessed 5 March 2017).
2. IUCN, 2017.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7-1. Available at: www.iucnredlist.org. Downloaded on 12 May 2017.
3. Jiang, K., F. Yan, C, Suwannapoom, S, Chomdej, and J. Che. 2013.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Leptolalax (Anura: Megophryidae) from northern Thailand.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4: 100–108.
4. Suwannapoom, C,,Z.-y. Yuan, Jiang, K., F. Yan, W. Gao, and J. Che. 2017. A new species of rain-pool frog (Dicroglossidae: Fejervarya) from western Thailand. Zoological Research/Dōngwùxué yánjiū. Kunming 38(5): 243–250.
5. Suwannapoom, C,, Z.-y. Yuan, N. A. Poyarkov, Jr., F. Yan, S. Kamtaeja, R. W. Murphy, and J. Che. 2016. A new species of genus Fejervarya (Anura: Dicroglossidae) from northern Thailand. Zoological Research/Dōngwùxué yánjiū. Kunming 37(6): 1–11.